隨著季節漸轉入夏天,天氣慢慢變得暖暖和,而台灣地處高溫潮濕的亞熱帶氣候,其實非常有利於病媒蚊蟲滋生。因此,帶孩子們進行登山、露營等戶外活動,或是到公園玩耍時,一定要格外謹慎,避免被蟲子叮咬。

日前湖北武漢一名2歲半男童,在草皮上玩耍回來後,眼皮上竟長出一顆黑色小痣,頻說不舒服、揉眼睛,隔天小黑痣還變大了。經檢查發現,眼皮上長的並非黑痣,而是一隻以吸血維生的「蜱蟲」!

 

什麼是蜱蟲?

「蜱蟲」俗稱壁蝨、黑腳蝨,為八隻腳的節肢動物,棲息於草地、農田、森林等野外環境中,以春夏及初秋最活耀,靠吸食血液維生,鳥類與大型哺乳動物(包括:貓狗、人類)都是蜱蟲的主要吸食對象。

不吸血時,蜱蟲的大小如米粒,吸飽血液後會膨脹如指甲片般大,最常叮咬人體皮膚較薄的皺褶處,如:腋下、胯下、頸部耳後、乳房下緣、大腿內側、會陰部等,除了人體直接接觸蜱蟲外,也可能由飼養的寵物攜帶而間接吸附皮膚

 

蜱蟲會帶來傳染病

蜱蟲在叮咬人的過程中,會將口器插入皮膚,並分泌含有麻醉物質的唾液,減低疼痛感以增加吸血的成功率。叮咬一段時間後,局部皮膚會出現紅腫發炎的症狀,且蜱蟲在吸血的過程可能會將各種細菌病毒傳染給人類,帶來的傳染病包括:萊姆病、Q熱 、兔熱病等,所以在移除蟲體後,還必須追蹤有無得到蜱蟲傳染性疾病。

 

蜱蟲傳染病有哪些症狀?

許多蜱蟲傳染病都有類似的症狀,若在叮咬後的數天到數週內出現以下症狀,一定要儘速就醫喔!

◽發燒、畏寒、疲倦。

◽頭痛、肌肉痠痛、關節痛。

◽皮膚紅疹:以萊姆病為例,70~80%的病人會在叮咬處出現「遊走性紅斑」,為萊姆病早期最典型的症狀。

 

被蜱蟲叮咬怎麼辦?

在戶外發現被蜱蟲叮咬時,應儘快將蟲體摘離身體,隨著吸附時間拉長,受感染的機率大增。研究指出,如果在蜱蟲叮咬的1~2天內移除蟲體,被傳染萊姆病的機會很低。被蜱蟲叮咬,美國疾病管制局建議以直接鑷子夾除蟲體,過程如下:

  1. 簡單消毒後,在貼近皮膚的位置以尖頭鑷子夾住蜱蟲,用緩慢且穩定的力量往上拉,過程不可抖動或是扭動。
  2. 移除蟲體後,以酒精、優碘或肥皂水清洗叮咬處。
  3. 在沒有鑷子的情況下,可用手套或衣服包覆的手指取代。
  4. 移除蟲體過程中,口器若不幸卡在皮膚內,只需塗抹消毒藥水,不需積極挖出或切除,以免讓皮膚造成更大傷害。

 

 

如何避免蜱蟲叮咬?

  1. 在戶外旅遊時,儘量不要進入草叢地帶,或在蜱蟲主要棲息地長時間坐臥。
  2. 郊遊時,最好穿著束口、淺色、光滑的長袖衣物,並束緊袖領和褲腳,不要穿著涼鞋;可適當在身體裸露部位塗抹驅蟲藥劑(20-30% DEET)。
  3. 衣物、鞋子、帳篷等露營裝備需使用殺蟲劑(0.5% permethrin)浸泡或噴灑。
  4. 從戶外返家後,儘快換洗全部衣物,並仔細檢查身體是否遭蜱蟲叮咬吸附。
  5. 以烘衣機高溫烘烤穿過的衣物,至少10分鐘,可殺死躲在衣服上的蜱蟲。
  6. 家中寵物也別忘時常檢查是否遭蜱蟲吸附,特別是從戶外返家後。

 

延伸閱讀:夏天蚊蟲多,戶外活動小心蟲蟲危機

 

 

 

 

資料來源:

  1. 蘋果日報 新聞
  2. 奇摩新聞

奶熊工作室|整理Wend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