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孕媽咪都會疑惑,同樣是“剖腹生產”,為什麼還會分”腹膜外“與”腹膜內“剖腹產這兩種方式呢?到底這兩者有什麼差別?來看看奶熊幫各位媽咪歸納的重點吧~

 

腹膜「內」剖腹產

指一般傳統的剖腹產,過程是分開腹直肌的肌肉層,然後直接打開腹膜,進入腹膜腔,接著在子宮下段劃上一刀,娩出胎兒來。手術複雜度不高,安全性也高,是最常見的剖腹產方式。

但缺點是當胎兒從子宮娩出時,原本子宮內的血液、羊水、甚至胎便都有可能流入腹膜腔,且腹膜內的腸子也可能因接觸空氣、細菌而感染,或導致腸沾黏問題。

 

腹膜「外」剖腹產

分開腹直肌的肌肉層,不打開腹膜,不進入腹膜腔,直接撥開完整膀胱及完整腹膜,切開子宮下段產出胎兒,清除胎盤及胎膜。整個操作過程都是在腹膜外,所以沒有動到腹腔內的器官。

手術的難度較高,但可維持腹膜腔的完整,避免手術過程操作所造成的創傷,也能降低羊水的內容物所造成的化學性和免疫性創傷引起的疼痛、感染與沾黏的風險。

另外,因為沒有接觸到腸子,所以術後也不會有腸脹氣的問題,也不需禁食,只要手術麻醉藥退掉之後即可立即用餐,提早下床,並節省住院天數。

 

不適合接受腹膜「外」剖腹產者

雖然腹膜「外」剖腹產有眾多優點,但並非每個孕媽咪都適合。

❎ 有以下狀況者可能要避免採用此方法:

  • 曾接受過腹腔內手術(傳統腹膜內剖腹產手術、子宮肌瘤切除術……)
  • 曾接受過膀胱手術
  • 此次懷孕有前置胎盤的情況
  • 計畫剖腹生產手術時,同時進行輸卵管結紮手術
  • 預期胎兒體重達到巨嬰標準(非絕對)
  • 胎位不正(非絕對)

 

由於腹膜「外」剖腹產的手術難度較高,並非每位婦產科醫師都熟練這種開刀方式,這當中也要考慮胎兒的大小、胎位、胎盤位置,以及膀胱與子宮的相對位置,和有無前次開刀沾粘的情形等。因此,建議孕媽咪能找經驗較豐富的醫師執刀,手術前也應先與醫師詳細討論合適的生產方式,才能開心迎接新生兒的到來唷!

 

 

 

 

 

 

延伸閱讀:

  1. 剖腹媽媽的產後護理很重要
  2. 剖腹產後多久可以運動

資料來源:

  1. 衛生福利部基隆醫院 婦產科衛教資訊
  2. 漫漫健康 – 什麼是腹膜外剖腹產?
  3. 禾馨民權婦幼診所- 什麼是腹膜外剖腹生產手術?

奶熊工作室|整理Wend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