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系列的文章,大多是下班時反思,一些在嬰兒室裡頭發生的事,我自己也還沒有生孩子,所以能提供的經驗不多,如果有時間的話不妨看看,希望提供給需要的父母們。
Ps.新生兒是指滿月以內的寶寶唷!每個階段的寶寶需求跟照顧方式不太一樣,希望幫助新手爸媽們先順利渡過第一關。


一天,在寶寶們大哭著等喝奶的時段,嬰兒室電話響了。

202求救噢!」同事掛完電話以後轉頭對著我喊。

「他哭太大聲我聽不到!」我抱著一個4500克,已經崩潰的大寶寶在遠處洗屁股。

「202又求救了!」同事很大聲的喊。

「好,我等等去!」

我的寶寶又不認真吸了

和在醫院說的「求救」不一樣,不是有什麼狀況需要急救,在嬰兒室的「求救」比較可愛一點,是指親子同室時,媽媽對寶寶有難以解決的困擾,需要過去協助一下。

這是202的第五通電話,每一次上去都是同一個原因。

「我的寶寶又不認真吸了。」

我看著睡到翻過去的寶寶,還有一臉喪氣的媽媽,安撫媽媽以後,重新教她怎麼分辨寶寶狀態、怎麼拍嗝,教到一半時,寶寶打了一個大嗝,開始尋乳反射,努力地找到奶嘴頭,大力的吸著奶。

「寶寶沒有不認真,妳也沒有做錯,妳們都已經很努力了。」

我看著肩膀一直繃很緊的媽媽,慢慢的把肩膀鬆了下來。

一切都從喝羊水開始

「喝奶是本能嗎?」

下樓餵奶時,我想著這個問題。子宮裡沒有奶嘴,只能吸吮手手,從乳房、奶瓶或許可以像吸吮手手一樣。但是要有辦法「有效的」吸到奶,可能就不是這麼簡單的事情了。

寶寶第一個練習「吸到」的東西,就是羊水,羊水的功能不僅是保護寶寶,更重要的是確認寶寶適不適合來到這個世界。寶寶每天都很努力的把羊水吞進去,再尿出來,再吞進去,再尿出來(喝尿的意思)寶寶會不斷地吞食羊水,讓肺泡在羊水裡不斷長大,為以後的呼吸做練習。

羊水量是寶寶健康很重要的指標,如果寶寶在肚子裡沒辦法喝羊水(羊水過多),或是喝了沒辦法尿出來(羊水過少),那就代表這個寶寶有某些缺陷無法進食或排尿(腦部或腎臟問題)需要被注意,甚至要考慮引產。寶寶被泡在羊水裡,羊水不太需要大力吸吮,就可以喝到,需要時,只要吞個兩下,就可以被滿足。

「每個平安出生的寶寶,其實都已經很會喝了。」

吸奶是需要練習的

每個寶寶都帶著喝羊水的技巧,跟基本的吸吮反射來到這個世界,並且準備用在子宮裡吸到羊水的方式,面臨喝奶的挑戰。

「吸吮是反射,有效的吸到奶需要時間練習。」看似簡單的喝奶,是非常不容易的事情,而親餵之所以那麼困難,就是因為寶寶要挑戰的事情突然變很多,如果沒有給予足夠的時間,以為「有效吸到奶」是簡單的事,就會容易感到挫折。

含→吸→吞→呼吸

寶寶要學的除了已經有的吞嚥、吸吮反射,還有其他幾項非常難協調的事情:含住、有效的吸吮跟呼吸,或許很難想像,這麼簡單的動作有什麼好協調的,如果要比方,可以用我們第一次上游泳課,練習換氣來形容。

一個換氣裡頭有非常多複雜的事情要進行,只是現在我們學會了,便無法得知那個歷程有多困難。其實能漂浮就很棒了,應該很少有人第一次就學會換氣,如果妳的寶寶一出生就能很順利的喝的到奶,那不是理所當然的,那是一件非常不容易,非常值得感動的事情啊。

試著理解寶寶

想告訴正在面臨挫折的爸媽們,你們不是生出了一個100分,是生出了一個寶寶,他需要透過你們的眼睛,才能看到他自己獨特、或有些辛苦的地方。透過你們,他才能看見自己的100分,並且你們是世界上少數能帶著純粹的心這樣看見他的人,如果你們可以幫助他看到他很辛苦的地方,或許,他所經歷的一切辛苦,就不會那麼辛苦了。

會覺得孩子不認真,或許是覺得孩子有「應該做,但未做到、或未去做」的事,所以會沮喪,會生氣。我想任何會讓自己產生情緒的事情,背後都有個原因,一個暫時無法理解的原因(寶寶為什麼不會吸),因為找不到原因,所以這個情緒往往都會被歸咎於孩子或家人(或奶頭或奶瓶),而不是覺察到自己的無力感。

如果無法理解,請試著諒解,如果無法理解也無法諒解,並且已經嚴重影響到生活,像一場不會好的重感冒一樣,就是時候尋求專業的幫助了。提供一些資訊讓爸爸媽媽們有時間可以閱讀:

臨床心理師的介紹

認識諮商心理師

台灣其實沒有心理醫師

關於羊水相關資料

 

 📍本文經作者授權同意轉載,原文見以下連結:

隨時接收更多育兒文章 👉 加入好友

奶熊工作室|整理Byac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