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來說,大家都知道血型有A型、B型、O型和AB型,但卻很少人知道有RH血型。有一種疾病叫「新生兒溶血症」,是因為媽媽和寶寶的血型不相合所引起,其中又以RH和ABO 這兩個系統的血型不合最常見。爸媽們對它的瞭解有多少呢? 本篇文將著重介紹「RH血液因子不合症」(RH溶血症),一起跟奶熊來一探究竟吧!
什麼是「Rh血液因子不合症」?
人體血液裡的紅血球附帶著Rh因子,稱Rh陽性;沒有此因子的則稱為Rh陰性。夫妻當中若太太屬Rh陰性,而先生屬陽性,懷下的孩子可能會遺傳了父親的基因,也屬於陽性。但在懷孕期間,不時有微量的胎兒血液進入母體和母血混合,裡面的Rh因子便會給本身沒有這因子的母體,當作外來入侵物,發動免疫系統製造抗體反擊。而這些抗體能通過胎盤進入胎兒血液,大量摧毀攜帶Rh因子的胎兒紅血球,導致嚴重的溶血症。
在台灣,RH陰性的人數只佔人口的0.3%,遠比歐洲白人少,因此發生RH陰陽不合的機率並不高。
有哪些症狀?
在國內,主要症狀為水腫、出血、黃疸、貧血和肝脾腫大。其症狀的嚴重程度與母親抗體量多少、抗體和胎兒紅細胞結合程度,以及與胎兒代償造血能力都有所關聯。
1. 皮膚與白眼珠部分明顯發黃,常於出生後24小時內或第2天出現,48小時內迅速加重。
2. 血清膽紅素濃度急劇上升超過15 mg∕dl,甚至達20 mg∕dl以上。
3. 輕重不等的貧血,嚴重者可引起心力衰竭,全身浮腫。
4. 嚴重時可能肝脾腫大。
5. 嗜睡、無法進食、抽搐等。
6. 嚴重病例可能死亡。
RH溶血病易出現在第二胎
RH溶血病多發生在第二胎之後,而且隨著胎次增多,發生的危險指數也就越高。這是因為RH陰性媽媽經過第一胎生產時,胎兒和母親的血液加以混合,胎兒生下來之後,母親的身上就留下了抗體,若第二胎又是RH陽性,那這些留在母親體內的抗體就可能通過胎盤,進而影響到第二胎的胎兒健康,造成胎兒溶血、貧血、水腫,甚至死亡。
因此,如果母親知道自己是RH陰性時,要按時檢查抗體的指數,並留意胎兒有無水腫,懷孕中如有出血、流產,或生產後,都需要在72小時內注射免疫球蛋白。此外,生產時最好有 RH陰性血液備用。
產前要如何診斷?
1. 懷孕初期,必須先檢驗血型,以確定是否屬於RH陰性的族群。若確定是RH陰性,應檢查先生的血型,若先生血型為RH陽性,則要進一步做相關抗體測定的檢查。此類檢查,可視情況每月一次,或是在懷孕28週與36週重複檢驗。
2. 做羊水檢查做 正常的羊水透明無色,重症溶血病羊水呈黃色。胎兒溶血程度愈重,羊水膽紅素就愈高,羊水也愈黃,所以羊水檢查的結果也相當具有參考價值。
3. 做超音波檢查 。重症胎兒水腫併發腹水時,利用超音波可檢查出胎兒腹部有無液性暗區。此外,胎兒水腫時皮膚(包括頭皮)厚度也會增加,透過超音波也能一窺端倪。
如何治療?
1. 光照療法(phototherapy,簡稱光療):是一種簡單易行的方法,目的在於降低血清中未結合膽紅素,能使黃疸消退。
2. 換血療法:是治療溶血症引起高膽紅素血症的最迅速方法,主要目的是換出致敏紅細胞,移出抗體和降低血清膽紅素,以防止膽紅素腦病。同時還可糾正貧血,防止心力衰竭。由於換血偶有心力衰竭、血栓和繼發感染等合併症,所以必須更加謹慎執行。
其實絕大多數的溶血病,只要給予積極治療,就可以有效控制住病情。簡言之,孕媽咪做好常規的產檢檢查,是非常重要的基本原則唷!
參考資料:新生兒溶血病 | 彰化醫院-衛教資訊
奶熊工作室|整理/編輯Wend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