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會問我,孟玲姐,你跟達哥都是台大畢業,為什麼你們可以這麼開明允許孩子慢飛,也允許孩子走不一樣的路。我輕輕笑說,我們的開明,是因為孩子用用力撞我們的心門,所以不得不開明的。

 

自從我懷了第一個孩子時,我多麼認真養胎,當生出來之後,我多麼認真教他,從初生聽英文,七個月開始讀故事,然後三歲多開始追各樣才藝班,孩子跟我都好疲累,孩子臉上沒有笑容,甚至開始用各樣方式提出抗議。我開始思考,這樣的趕場會不會揠苗助長。

 

後來孩子在校的成績沒有我心目中的期待,我很沮喪,但有一次我腦海福出一個畫面,我的孩子好像就是一隻隻的羊咩咩,當我定睛在羊咩身上的黑點,我以為他們是黑羊black sheep,但當我拉遠距離看這群羊,每隻都很有特色,他們是身上有黑點點的白羊,點點分布不同,就呈現出各自不同的特色,讓我從創造者的眼中看到,他看這群羊的美好及亮點。

 

然後我又看到一個箱子,我打開看『牧笛、竿杖還有水』

我問這是什麼,『孩子,我要你當孩子的牧羊人,不是當孩子的牧羊犬』

我問how

我看到當我只是吹哨子或像牧羊犬吠的時候,羊只是應付的動一下,但當我吹起牧笛,羊咩因著那輕快旋律,全部一隻隻被領進草場。

我知道,牧羊人用愛和鼓勵引導孩子,孩子是自動自發的,反之,牧養犬只是成天挖拉挖拉叫,但孩子是被動的。

再者,我看到當我拿起竿杖不是打羊,乃是保護羊咩不受狼群,並且是要用竿杖引導羊咩走回家。

我知道,原來牧羊人,需要對於各樣誘惑,給孩子準則和規範,幫助孩子跟誘惑say no。

 

最後我看到,對於一些走不動的羊,以前的我就是在羊面前吹哨子,然後數一二三,羊不動的話,我就不理羊,自己離開。但我看到真正的牧羊人是在這些不動的羊身旁蹲下,撫摸羊咩,跟羊咩說話,檢查羊咩身體,最後用手裝水餵羊咩喝水。羊咩喝完了,就起身往前行。原來牧羊人不是指吹哨子命令孩子,牧羊人需要關懷,真實瞭解孩子的狀況。

 

是的,我的孩子不是黑羊,乃是黑點點的可愛白羊。

是的,我當牧羊人,不是牧羊犬。

是的,當我願意用愛和包容,我就能享受與他們的生活,自己也成為一頭喜羊羊。

 

筆者~吳孟玲律師小檔案:

 

S__5071032

台大法律系司法組、國際企業研究所畢業。
任職於華得法律事務所、勵馨、現代婦女、
單親家庭暨兒童文教等基金會律師,
以及台北市中正區調解委員會調解委員。
曾任台北地方法院調解委員。
臉書粉絲頁【幸福大哉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