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是許多父母想要教孩子的,但什麼是真正的分享,也許身為成人的我們也不太懂。我們總以為分享,就是無私的奉獻,當別人想要就給他。完全忘記自己的利益,等到夜深人靜回想起來時,才對自己說:「唉,我怎麼這麼傻?」當我們一邊如此感嘆時,還要把這樣的價值觀教給小孩嗎?
有一個在美國的幼兒園,由家長制定了一個共享策略:每一個孩子都可以擁有一個玩具(包括盪鞦韆和單槓等),只要他想要,這個玩具都一直是他的。如果另外一個孩子想要玩這個玩具,就要徵得玩具持有人同意。而且園方老師會在玩具持有人不得不離開玩具時(例如吃東西、上廁所),保護他的玩具,不讓他人使用。
也許你會覺得奇怪,為什麼幼兒園要安排這樣的規則,這不是很不公平嗎?為什麼明明是園方所有物,但還讓孩子私人擁有,這不是特權嗎?
不是的,如果你想起在公園內常會看到的一個情景,就會了解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規則產生。有一個小孩,帶著一台很酷炫的玩具車到公園。這時候,就會有其他孩子露出欣羨的眼神,在旁是圍觀,接下來就會有比較主動的孩子說:「可以借我玩嗎?」這孩子可能基於分享的精神就說:「好」。接下來的情形一定是其他孩子群起效尤,最後玩具的主人都沒玩到,天色就暗下來,回家的時間也到了。這時候,若有人教這孩子:「說到分享,拒絕也是一個選項。」結果,也許會不一樣。
有時候,在孩子的遊樂園玩時,有些媽媽會跟在小孩子後面,擔心孩子碰撞。遇到孩子想要玩的玩具時,看到原本玩這玩具的小孩玩很久時,就會幫孩子說:「你玩很久了,可以借我孩子玩嗎?」如果原本完的孩子願意離開時,會說這孩子懂得「分享」,如果這孩子不願離開時,可能會怪這孩子沒家教,家長都沒教「分享」。但真的是這樣嗎?也許這不願「分享」的孩子只是懂得捍衛自己的權益,而由媽媽帶著的孩子只是羨慕他人所有想占為己有,完全沒有發現周圍有成千上萬個相同的玩具,或視而不見。
在成年人的世界,我們不會看到別人擁有的就強迫別人要與我們「分享」,那為何能夠要求別人的孩子要和我們的孩子「分享」呢?我們不應該因為孩子想要,就強迫別的孩子滿足他。但我們可以教孩子如何應付失望,因為我們沒辦法永遠幫他解決。我們可以教孩子如何透過勤奮、耐心和努力,最後的得到他所想要的東西。
也許下一次在教小孩分享時,可以再多思考一下。
怎樣是一個好的分享者?怎樣是一個好的被分享者?若被拒絕分享時又該怎樣?
文章撰寫 | Flip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