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加入奶熊telegram 

 

我們該怎麼協助選擇性緘默症的孩子呢?

由於緘默時常在學校發生,因此老師對孩子的理解與協助是非常重要的。

老師必須先瞭解,選擇性緘默症的孩子並非自願保持緘默,相反的,他們內心可能有千言萬語,卻無法透過嘴巴表達出來。因此,當眾強迫他們說話反而會加重孩子對說表達的恐懼,而更難開口。

一開始,老師可以先嘗試跟孩子建立良好關係,用溫和鼓勵的態度和孩子互動,不強迫開口,讓孩子信任老師,使老師的存在成為讓孩子放鬆的因子。如果可以做到,孩子可能漸漸地可以在跟老師單獨相處時開口,這便是成功的第一步。

如果孩子已經可以和老師一對一對話,之後再試著讓他在熟悉的小朋友面前或小團體中(注意!不是全班)開口。建議先用封閉式的問句,如:「某某某,你覺得這樣好不好呀?」孩子只需回答好、不好或點點頭就可以了。這比起開放式問句,如:「某某某,你覺得該怎麼做呢?」孩子可能會不知道該如何回答,相對來說容易一些。

也可以嘗試讓緘默的孩子從幾個玩具或繪本中選擇其中一樣,比如問他:「你要這個?還是這個?」要知道,緘默症的孩子在眾目睽睽之下表達意見,即便只是用手指或點頭、搖頭,都是非常不容易的成就。因此,只要孩子願意表達意見,即使動作很小、聲音很低,對孩子來說,都已經是跨出一大步了。

如果以上都成功多次,可逐漸增加問句的難度(如:一些答覆較長的開放式問句),或在更多人面前邀請孩子發言、表達意見。切記跟隨孩子的步調,不要節奏太快!孩子的狀況可能每天都在變化,如果孩子當下實在沒辦法表達,也不用氣餒,老師可以盡快轉移話題和焦點,讓緘默的孩子盡快放鬆下來。

緘默的孩子在家中通常是可以說話的,但有些情境仍需特別注意:

當家長帶孩子出門和不熟悉的親戚朋友互動時,可先與親朋好友說明孩子的狀況,避免強迫孩子開口。也可在聚會前,先與孩子說好等等見到誰(孩子很可能根本不記得誰是誰,也可先提供照片讓孩子有心理準備)該怎麼辦?如果孩子願意開口,可以和孩子先做角色扮演練習。如果孩子不願意,可給予孩子想要的獎勵以增加意願,或是一起思考替代方案,如:揮揮手或點點頭。

當孩子成功開口或打招呼,可請親朋好友對孩子鼓勵:「你好棒!」如果不行,也千萬別對孩子說這樣沒禮貌或這樣很不大方等負向言詞,才不會導致孩子對這種情境更加反感和恐懼。

選擇性緘默症的孩子並不是不聰明,也不是沒禮貌,他們需要更多的理解和引導。大部分選擇性緘默症的孩子隨年紀增長,都可以慢慢適應社交情境,但大人的協助可以讓他們成長路上少些焦慮和辛苦,更快對這些社交場合適應無礙!

 

上一篇:

專欄|孩子在外總是沉默不語?認識「選擇性緘默症」(二)

 

>>

謝依婷醫師|簡介 

高雄醫學大學醫學系畢業。

目前為成大醫院精神部、兒童青少年精神科主治醫師,專長為一般精神醫學及兒童青少年精神醫學。

第一本記錄兒少精神科醫師日常的著作〈我們的孩子在呼救:一個兒少精神科醫師,與傷痕累累的孩子們〉已上市。

如想閱讀更多精神科,或兒童青少年精神科相關優質文章,可至FB搜尋「灣ê靜心課 (臺灣精神醫學大眾資訊網)」。

 

隨時接收更多育兒文章👉

奶熊工作室|編輯Jessic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