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加入奶熊telegram 

 

玩遊戲也可以治療?遊戲治療到底在做什麼?

成年人常常透過與治療師談話,進行有效的心理治療。但倘若個案是未成年,甚至學齡前的孩子,也可能因為情緒行為問題而需要接受心理治療,若遇到還不善於口語表達的孩子該怎麼辦呢?這時就可以採取所謂的「遊戲治療」。

遊戲治療顧名思義,是透過「遊戲」的方式進行心理治療。進行方式可以是一對一,也可以是團體治療。從發展的角度來看,透過「玩遊戲」,孩子可以學習「粗動作」、「精細動作」,顏色、數量,空間概念、邏輯推理等等。而注意力、衝動控制、情緒處理、社交能力等,更是可以透過遊戲過程觀察,乃至進一步訓練。對於有情緒行為問題的孩子來說,乖乖坐著上課本就是一件苦差事,但透過玩遊戲的方式來訓練,不僅可引起孩子的動機,讓他們在快樂的遊戲過程中,自然而然地學習、訓練這些能力,甚至往往沒察覺自己是來「上課」的。

由於對象是孩子,如何將心理治療的概念融入在遊戲中,讓孩子在不知不覺間進步,完全取決於治療師的功力。因此,兒童遊戲治療師所需要的專業程度,絕對不亞於治療對象是成人的治療師。

所以下次當接受遊戲治療的孩子說:「我去上課都在玩!」家長別再氣沖沖的認為治療師偷懶了,這代表治療師很成功的把治療完全融入遊戲。如果不清楚治療內容,也可以直接跟治療師討論,一同幫助孩子更加進步。

 

除了遊戲治療外,心理治療尚有多種不同的治療方式,接下來會再介紹數種常見心理治療學派的主要內容。

To be continued……

 

上一篇:

專欄|認識心理治療:學習面對與解決壓力的方式(二)

下一篇:

專欄|認識心理治療:學習面對與解決壓力的方式(四)

 

>>

謝依婷醫師|簡介 

高雄醫學大學醫學系畢業。

目前為成大醫院精神部、兒童青少年精神科主治醫師,專長為一般精神醫學及兒童青少年精神醫學。

第一本記錄兒少精神科醫師日常的著作〈我們的孩子在呼救:一個兒少精神科醫師,與傷痕累累的孩子們〉已上市。

如想閱讀更多精神科,或兒童青少年精神科相關優質文章,可至FB搜尋「灣ê靜心課 (臺灣精神醫學大眾資訊網)」。

 

隨時接收更多育兒文章👉

奶熊工作室|編輯Jessic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