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與成人一樣,也會不時擔心和焦慮。有些孩子,甚至可能會過於焦慮,無法正常玩耍。英國雷丁大學(Reading University)的克里斯維爾教授(Cathy Creswell)的最新研究顯示,其實家長可以做些事情幫助孩子減輕焦慮。
一、不要說:別擔心,這種事不會發生
4~8歲的兒童可能會怕鬼,對惡魔甚至日常動物感到害怕;年齡稍大些的孩子更容易擔心害怕遭遇生活中確實存在卻極少發生的事情,如謀殺、恐怖主義或核戰爭。
無論孩子多大,都不要輕易忽視他們的擔心、焦慮和恐懼,或是簡單地安慰他們這些事情都不會發生,甚至暗示他們這麼想很傻,都不能從根本上幫助孩子免於焦慮。相反地,家長真正應該做的,是正視和承認小孩的恐懼與擔心,並對他們表示理解。
二、不因孩子憂慮而改變日常
別因為孩子的害怕而改變日常生活,否則會讓他沒機會學習到「他們是可以應對生活中的恐懼」這件事。如果你的孩子怕狗,見到對面有狗過來,你可能想趕快帶孩子避開。但如果這麼做,釋放出的信息是孩子對狗的恐懼是正確的。
不圍繞孩子的恐懼而改變生活,並不是說逼迫孩子面對那些讓他們恐懼萬分的東西,而是應該支持他們一步步克服恐懼,直到可以坦然面對。
三、不要幫他們找答案,而是耐心傾聽
家長通常很容易幫助孩子拿出解決方案,但是家長應該讓孩子解釋他們到底害怕什麼,仔細傾聽,因為孩子害怕發生的事情可能是基於某個錯誤的認知。
克里斯維爾教授表示自己小時候很害怕坐高速火車,他說:「我站在月台上看到火車呼嘯而過,我以為坐在火車上就是這樣的感受。」
只有知道了孩子到底在擔心害怕什麼才能提供到位的幫助,一定要確保自己仔細傾聽發現孩子恐懼背後的原因。
四、提問幫助他們認識焦慮是多餘的
鼓勵並幫助孩子形成心理上的戰略戰術,這樣他們就能管理好自己的恐懼和擔心。
例如,如果他們害怕上台表演,就讓他們問自己:可能發生的最壞情況是什麼?是害怕忘記台詞呢?還是害怕在台上跌倒?同時也讓他們問自己:最好的情況又是什麼?會不會表演得異常精采,或是星探會上門讓他們去演一部好萊塢大片?
而最大的可能是,既不會最糟糕,也不會最精彩,應該就是介於最好和最壞之間。慢慢地引導孩子,他們因為某件事情而引發的擔心,實際上根本不可能發生,或者即便真的發生了,他們也完全有能力應對。
五、慢慢檢測他們的恐懼
目前雷丁大學正在教育家長培養孩子的自信心:幫助孩子計劃用10個步驟來完成他們害怕擔心的事情。每完成一個步驟,就讚揚和獎勵孩子。這些都是家長對孩子所做努力的肯定,同時也鼓勵他們面對棘手難題勇於去嘗試。
六、偶爾焦慮很正常
如果焦慮經常給孩子造成困擾,讓他們逃避每天應該面對的事情,甚至錯過某些重要的環節,那麼就有必要尋求更多的專家建議。家長可以閲讀書籍,了解可以採取哪些策略或者與醫生聯繫尋求幫助,開始認知行為治療。有一點要記住,不要指望消除孩子生活中的所有焦慮!
家長的終極目標是幫助孩子對生活當中的不確定因素習以為常,而不是要消除所有擔心。
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也是孩子成長的一部分。
當我們成年以後,會更好地處理生活中的擔心和害怕,因為我們知道從什麼角度去看問題,而且絶大部分的問題都是我們可以應對自如的。
資料來源:BBCNews
奶熊工作室|整理Byac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