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歡迎加入奶熊telegram
近期藝人余苑綺抗癌八年後仍不敵癌症,離開了人世。回顧她的生活習慣,實在無法釐清潛在的罹癌原因: 愛吃蔬果、不菸不酒、而且運動量也足夠!這些的種種間接地顯示,再好的生活習慣,可能也會有罹患大腸癌的機率?
在台灣,每4分半鐘,就有一人被診斷出癌症,而其中以大腸癌的比例為最高。雖然現今發達的醫療技術可有效降低大腸癌的死亡率,但因大腸癌在早期不會有明顯的症狀、不容易使人察覺,所以通常是在後期出現了血便、體重減輕、腹部疼痛等症狀時,才就醫檢查。而這時都已經是大腸癌的第三期甚至是第四期了,往往已錯過了黃金治療期。
大腸癌的危險因子有哪些?
(一)大腸癌的危險因子:年齡與家族遺傳
大腸直腸癌的發病機制十分複雜,其中不能由個人控制的因素包括年齡、性別和家族基因。大腸癌好發於50~60歲間,但卻有逐漸年輕化的趨勢,且男性的罹患率高於女性。除此之外,基因更是大腸癌至關重要的風險因子,如:腫瘤抑制蛋白APC、KRAS和TP53等基因皆與大腸癌有關,而APC基因的突變是結腸癌發生的初始原因,因此,家族史是大腸癌最大的危險因子之一。家族中若有腺瘤性息肉、發炎腸病、或大腸癌病史者,更應定期健康檢查並清除惡性腫瘤或息肉,降低罹患大腸癌的機會。
(二)大腸癌的危險因子:飲食習慣
多項研究證實,增加大腸癌風險的不良飲食習慣有以下:
●飲食不均衡
●膳食纖維攝取不足
●糖分攝取過多
(三)大腸癌的危險因子:運動習慣
除飲食外,還有兩項相互關聯且可主動修正的大腸癌風險因子:
●體重過重或肥胖
●缺乏運動
肥胖或體重過重與大腸癌呈正相關,因此透過改善飲食和運動習慣,能有效降低大腸癌風險。而研究也證實,運動除了能夠輔助減重,也與降低大腸癌的風險有直接關聯,且運動次數越頻繁、強度越高,大腸癌的機率就越低。因此,無論年紀、性別、基因,只要能養成運動習慣,對於全身保養和大腸癌的預防,一定是有很大的幫助的。
(四)大腸癌的危險因子:紅肉過量的攝取
紅肉是食物當中,整體飽和脂肪含量較高、負擔較大的。一旦攝取過量,就容易在體內累積致癌物質以及更多的自由基。致癌物質與自由基集體攻擊正常細胞,並引發細胞、組織與器官的發炎反應,進而演變成大腸癌病變的加害因子!
建議可以多吃植物性食物的好油脂來源,如堅果種子類、酪梨、初榨橄欖油、使用苦茶油或芥菜籽油輕烹調,取代高飽和脂肪的動物性食物。而吃肉品時,則選擇油脂成份較低的,如魚類、海鮮類、去皮雞肉、低脂豬肉等來取代牛或羊等紅肉類。
Q:蛤!所以紅肉完全都不能吃了嗎?
A:牛肉與羊肉,紅肉食用量建議控制在每日70公克以內,或一周僅吃兩次,酌量攝取還是可以的。
(五)大腸癌的危險因子:膳食纖維取不足
多攝取富含膳食纖維的食物,除了能幫助腸胃蠕動、促進排便,更重要的是能避免消化腐蝕後的食物停留在腸道的時間過長。過長的食物停留時間,容易導致有害物質的形成和侵害,造成腸道無法彌補的傷害。超過9成的國人膳食纖維攝取量不足!
每日建議的纖維攝取量為25-35公克,可以多吃全穀雜糧類、根莖類、蔬菜類、豆類、水果類等食物,來補足一天所需的膳食纖維量。
(六)大腸癌的危險因子:糖分攝取過多
最新研究指出,攝取過多的加工含糖食物會增加身體的發炎指數,無非是身體試圖降低升高的血糖。當胰臟的beta細胞感知到較高的血糖濃度,便會釋放出胰島素,為了能把多餘的葡萄糖移出血液循環,也會同時促使亞麻油酸轉換成花生四烯酸,而這種脂肪酸會接著轉換成促進發炎的細胞激素。
換句話說,當你攝取過多高升糖指數的食物,就等於增加胰島素分泌、也促使體內發炎指數升高,進而引起發炎性腸道疾病IBD,而IBD與大腸癌也是有直接相關聯的。
大腸癌前兆有哪些?
出現以下症狀,可能為大腸癌的徵兆之一,應儘速就醫檢查!
1.大腸癌前兆:排便習慣改變
排便習慣改變持續超過兩週(例如間歇性便秘或腹瀉,糞便細如鉛筆等 ),需至醫院就醫檢查瞭解病因。
2.大腸癌前兆:血便、黏液便
一般痔瘡或腸胃道的出血都是鮮紅色,如出現暗紅色就可能是腫瘤出血。但此種出血的血量均不大,與肛裂噴出的鮮血明顯不同。但一般來說有出血狀況應到醫院檢查。
3.大腸癌前兆:不規則腹痛或絞痛
造成腹部疼痛或絞痛的主要原因,是腸阻塞所引起的腹脹、多氣、多屁而導致,通常可以在排氣、排便後減輕腹痛症狀;但可能會反覆發生。
4.大腸癌前兆:不明原因體重逐漸減輕
沒有刻意減重,但總覺得胃口不佳、食慾不振,接著發現體重持續減輕;可能是癌細胞急速擴展,吸收了大多數的身體養份所導致。
5.大腸癌前兆:經常腹脹便秘
如有不明原因(非藥物或感染)所引起的持續性便秘或腹瀉,應就醫檢查瞭解病因。
6.大腸癌前兆:裡急後重(排便排不乾淨)
大腸癌大都出現在直腸內、接近肛門口處,使得患者常常整天都感覺肛門口有異物感(屁股內重重的、一直想解大便的感覺)」,但還是覺得解不乾淨的感覺。
7.大腸癌前兆:不明原因貧血
腫瘤已有出血現象,每天一點一滴持續流失卻渾然不知,就可能出現缺鐵性貧血的症狀。
大腸癌前期的症狀不明顯甚至是無任何徵兆,又被稱為「無聲殺手」,往往有症狀的時候都已經是在第三期、第四期。但是過往的例子告訴我們,就算再健康的生活習慣,都還是有罹患的大腸癌的機率,所以最好的方式就是透過定期健康檢查。以統計來說,在前期就發現大腸癌的病患,一般治癒率高達8成以上,這能顯示出預防勝於治療的重要性。
作者簡介 |
資料來源:World Gym Blog
此篇為奶熊編輯室 x Word Gym Blog合作授權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