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歡迎加入奶熊telegram
您時常感到肩膀僵硬、背痛或頭暈嗎?如果有這些症狀且持續一段時間了,那很有可能是得到「頸椎症候群」!
什麼是頸椎症候群?會對健康或生活有什麼影響?又該怎麼避免惡化呢?這次就讓奶熊為您說明清楚吧~
關於「頸椎症候群」
頸椎症候群是指頸椎相關的身體結構(如:椎間盤、韌帶、關節等)因退化或病變,造成周圍重要組織(如:脊髓、)受損所引發的一連串病症,也稱為頸椎病。
頸椎病症狀複雜多樣,上至頭頂,下至腿足,淺至皮膚,深至內臟,都可能受到影響。
依據病理學與症狀表現等,頸椎症候群分為六大類型,分別是:
- 頸行頸椎病
亦稱落枕型,通常是頸椎病的最初階段,也是治療的最佳時期。患者的頸椎椎間關節、關節囊、韌帶、肌肉、肌腱及肌筋膜等有廣泛性炎症病變,痠痛感通常以頸後部位為主,併有頸椎以上背部有痠痛、脹感等不適。
- 神經根型頸椎病
此型多因椎間盤退變骨刺增生,頸椎關節和韌帶鬆動、錯位,刺激、壓迫到頸神經根,而引起頭、頸、肩、臂等部位的疼痛。常見的症狀表現為:頸枕肩背、頭頂或手臂、手指有放射性疼痛。
- 椎動脈型頸椎病
椎基底動脈負責供應大腦後2/5的血液,椎動脈在頸椎病變時,會造成血流障礙,腦供血不足,易造成眩暈、頭痛、猝倒、視力障礙等症狀。患者多為中老年人。
- 交感型頸椎病
常與椎動脈型合併出現,伴有肩頸疼痛、手臂麻,或眩暈、頭痛等症狀。頸部交感神經節發出的節後纖維分布於全身多處,因此症狀表現繁雜多樣,上半部軀幹、頭部、上肢及臉部五官和內臟都可能受到影響。
- 脊髓型頸椎病
此型發病率相當高,且一旦延誤診治可發展為不可逆神經傷害。常見表現為:下肢遠端麻木、肌力下降、肌張力增加,常伴有大小便障礙等。若錯失早期治療致殘率頗高。
- 混和型頸椎病
指包含上述任兩種或兩種以上類型症狀與病癥的頸椎病。神經根型最常與各型頸椎合併發生或前者發病,再續發其他類型;其次為椎動脈型和交感神經型,此二者症狀表現相近,有時很難區別分類。
如何避免惡化?
- 平時需留意頸部姿勢,避免長時間處於前傾狀態,可微收下巴矯正。
- 避免過度負重,提、背過重的背包或長時間背背包於同一側。
- 若工作需要常使用電話,不要用脖子夾著話筒,可以耳機替代。
- 避免躺在沙發或床上滑手機。
- 儘量不要維持同一姿勢過久,超過30分鐘最好伸展、活動一下筋骨。
- 若肩背痠痛症狀超過半年,上下肢麻痛或無力持續,且伴有排尿困難或尿失禁等症狀時,表示頸椎病變較嚴重,建議一定要到醫院接受檢查及治療。
延伸閱讀:
奶熊工作室|整理Jessic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