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歡迎加入奶熊telegram
當父母發現孩子的手腕上出現一條又一條的傷痕,該如何面對跟幫助孩子梳理呢?
孩子為什麼想要「割手」?他遇到了什麼壓力嗎?
梳理,是辨識孩子情緒種類,協助孩子找出情緒因果,最後可以談困境的解決方案。
割手是無言的情緒行為,不要責備他就是一種同理。年紀越小的孩子能口述的線索越少,大人不要自己激動起來,越激動反而孩子驚覺到事情的嚴重,越害怕就更說不清。情緒驅動人開始割手,而割手也確實帶來效果,所以孩子才會冒著風險繼續下去。
哪些情緒會驅動割手,約略分為下列三種:
一、痛苦
- 產生的原因:無法解決的壓力,造成「矛盾衝突、痛苦糾結、情緒出不去、悶到爆」的情緒
- 人的反應:情緒會衝動地、無意識地尋找熟悉有效的方式「宣洩」,此時無關正負向,只要能快速宣洩、解除痛苦都好。
- 割手的功能是「宣洩」。等情緒降到一定量,意識才能回來收拾殘局。比較輕微的狀態是意識仍在,功能則屬「逃避面對」,孩子在宣示我是受害者,無力處理現況。
二、緊繃
- 產生的原因:無能解決的壓力。
- 人的反應:造成緊張、神經質、害怕、恐懼,緊繃到爆。
- 割手的功能是「放鬆」。個人意識仍在,切膚的生理痛覺可以「轉移」心理上的緊繃感(也不會攻擊他人)。
三、空虛
- 產生的原因:不同於前兩者,沒有明顯壓力源,覺得人生無意義的虛無,因孤單而焦慮而發狂產生出恐慌感,想找人陪卻也說不出具體的孤寂感。
- 人的反應:恐慌會帶出身心反應,如心跳加快、呼吸急促、強烈快要失控的焦慮。
- 割手的功能是「確認自己存在」,以鮮血、受傷畫面或刺痛覺來喚醒自己還可以掌握的感覺。比較輕微的狀態,會用吃來填補。
割手行為的共同點:
(1)一定是長期情緒的累積
(2)一定是沒有出口(或當事人自認為沒有出口)
(3)是習得行為,多源自青春期曾看同學做過
割手是無言的情緒行為,幫孩子梳理時要先辨識情緒種類(那三大項的哪一種),再沿著此線索探查可能內外在的原因,找出「怎麼了」並和孩子核對。情緒先確認好,接著再談問題解決的對策。父母的角色是幫助孩子正視自己的情緒,而非只是指責和控制孩子,可能會更增加孩子的壓力適得其反唷。
奶熊工作室 | 整理 B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