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歡迎加入奶熊telegram 

每年4~10月是蜱蟲的活躍期,還記得上次介紹染病蜱蟲帶來的「萊姆病」嗎?台灣沒出過本土案例,有的都是境外移入;但今天奶熊要介紹另一種由蜱蟲帶來的「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綜合症」(SFTS)。

去年11月,台灣出現首例確診個案,一位70多歲的伯伯因為爬山而遭蜱蟲咬,最後因肺炎合併多重器官衰竭病逝。這項傳染病的致死率約5%~15%,疾管署也於本月15日將「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綜合症」列為第四類法定傳染病。

致病原
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綜合症病毒(SFTSV),是外有脂質包膜的單股 RNA 病毒。

傳染媒介
長角血蜱微小扇頭蜱,不過台灣沒有長角血蜱,卻有次要病媒微小扇頭蜱。常見宿主包括牛、羊、豬、貓、狗、鼠和禽類等,可寄生在家畜或寵物的體表,但會傳染SFTS的蜱蟲種類都是在野外活動的,所以有些家裡養的貓狗身上也有蜱蟲,但並不會傳染SFTS,無須過於恐慌。

另候鳥攜帶蜱遷徙亦為傳播途徑之一,遷徙路徑涵蓋臺灣北部。

高危險群

經常在戶外活動的登山者或從事農業工作者。

傳染方式

1.人類是遭帶有SFTSV的蜱蟲叮咬而感染。4月~10月為蜱蟲活動季節,蜱蟲會伺機攀附到經過的動物、寵物或人類身上。

2.可透過直接接觸急性期、末期或死亡病患之血液、體液或呼吸道飛沫顆粒而導致感染。

潛伏期
潛伏期約7~14天。

感受性及抵抗力
所有年齡層的人皆具易感受性,但依中國大陸、日本及韓國流行病學顯示高危險族群為從事農業工作者及年老族群;另目前尚無病患感染後是否具終生免疫之相關文獻。

防疫措施

基本上跟戶外派家長須知:蜱蟲與他們帶來的萊姆病!一樣:避免遭叮咬、反家時檢查全身有無蜱蟲叮咬或附著,如有出現疑似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綜合症症狀,應儘速就醫並告知醫師蜱蟲叮咬史、流行疫情地區戶外活動史,或有無出入郊區、草叢等活動史,以供醫師診斷參考!!

 

隨時接收更多育兒文章 ? 

資料來源:

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

三立新聞網:致死率達15%!出遊被「八腳怪」咬恐無感 2種人最危險

奶熊工作室|整理Byac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