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家姊妹感情好,但偶爾還是會吵架。有一次,老大和老二為了搶吃紅豆鬆糕上唯一的一顆紅棗,互不相讓,後來,老大提議用猜拳定輸贏,沒想到「剪刀、石頭、布」一開盤,七歲的老大居然輸給了三歲的老二!
只見妹妹一口把紅棗塞進嘴裡,姊姊「哇」地一聲哭了出來!整個晚上,姊姊都在生妹妹的氣,一會兒推妹妹的肩膀,一會兒踩妹妹的腳,我覺得她的怒氣有點不尋常,便把她叫到我房間,單獨和她聊聊。
「妳自己猜拳輸了,所以紅棗給妹妹吃,這有什麼不對嗎?妳在生什麼氣?」我開門見山地說。
「妹妹把紅棗全部吃掉了,沒有分給我,我平常就算猜拳猜贏了,我也會分給她!」老大委屈地掉下眼淚。
原來,這就是姊姊和妹妹的差別啊,姊姊平時就很會照顧妹妹、禮讓妹妹,有什麼好東西都會和妹妹分享,她也期望自己能得到同樣的對待,沒想到……。
或許在許多人的觀念裡,大的讓小的,是應該的;小的不讓大的,似乎也很合理。這麼說來,當老大的豈不是比較倒楣?
我念頭一轉,把原本想要說的「妳是姊姊,所以妳應該……」硬是忍住,我不想再加重老大肩上所背負的義務和責任,我希望讓孩子知道,無論是家中的第幾個孩子,你的存在都是很幸運的一件事。
我安慰老大:「妹妹才三歲,還不是很懂得體貼別人的需要,但是妳有什麼好東西都想到妹妹,媽媽覺得妳很棒。」我繼續說,「但是,媽媽覺得妳還可以做得更棒……,下一次,如果只有一顆紅棗,不要猜拳了,妳直接讓給妹妹吃,好不好?」
她瞪大眼睛望著我,用眼神訴說著:這一點兒都不公平啊!
「妳知道為什麼媽媽會希望妳這麼做嗎?」
「因為妳比較喜歡妹妹!」她氣呼呼地噘起嘴巴。
「怎麼會呢?妳們每一個都是我的寶貝,都是我要用生命來守護的人。只是因為妳七歲了,媽媽希望妳可以學習一些不同的東西。如果將來妳想要成為一個卓越的人,那不能只有聰明,還要具備一些品格,像是忍耐、善良、大方……這些很珍貴的特質,妳把紅棗讓給妹妹吃,就是在練習忍耐和慷慨,妳願意接受這個訓練嗎?」
她想了想,堅定地點點頭,眼神閃閃發亮,可見她心中的烏雲已退散。
那天稍晚,姊妹倆又喊肚子餓,我切了一顆蘋果讓她們分著吃,故意切得一邊大,一邊小。
妹妹看了,立刻說:「我要大的這一半!」
姊姊原本想要爭,但是她像想起了什麼似的,把伸出來的手又縮了回去,大方地對妹妹說:「就讓妳吃大的這一半吧!」
我拋給老大一個讚賞的眼神,她的退讓中沒有半點委屈,令我感到十分欣慰。
就我看來,大的讓小的,不是「應該的」,「謙讓」不是義務,而是一種美德,是成長過程中的自我訓練,也是大哥哥、大姊姊才能享有的「特權」,為的不是成就別人,而是成就自己。
教導孩子互相禮讓的前提,是要讓孩子知道,父母要求他學習謙讓,不是不愛他。相反的,愛之深,期許之切,我們要讓孩子的心先被愛裝滿,他才能把原本「應該」屬於他的東西,忍耐著,善良又大方地給出去。
>>
黎詩彥 簡介 | 粉絲專頁
政治大學廣電系畢業,曾任職於雜誌社、企管顧問公司,目前專職寫作。
大學四年級出版第一本創作散文集,即獲佳績,2004年以《我愛你的100個理由》登上東南亞最大連鎖書店——大眾書局暢銷排行榜第一名,至今已出版三十多本小說和散文集。
她是暢銷愛情作家,也是帶著三個孩子的單親媽媽,期許透過文字分享,讓許多有相同境遇的人,都能在她的字裡行間中找到安慰與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