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到小孩發燒,很多爸爸媽媽第一反應就是趕快去買退燒藥、退熱貼,趕緊地退燒,免得腦袋燒壞了。但其實除了熱性痙攣、癲癇、患有嚴重心臟病、嚴重貧血、慢性肺病、糖尿病與先天性代謝異常患者,適度的發燒對於小孩也有益處,因為體溫上升,可以加強人體免疫系統的反應,用來對抗感染或發炎。在面對發燒的時候,不用太驚慌,也不要任意使用退燒藥,今天就來了解一下發燒的原因和處理方式吧!

發燒的定義

腋溫超過37.5℃或耳溫超過38℃。

小孩發燒通常不是細菌就是病毒感染,41℃以下的發燒不會對腦部或其他器官造成直接傷害,所以「腦袋燒壞」這件事情本身是不太可能發生的,腦炎、腦膜炎等疾病,發燒只是症狀之一並非導致的主因,真正影響到腦部的是腦部嚴重感染症喔!

為什麼小朋友會發燒呢?

一、外在因素

運動、長時間曬太陽、衣服穿太多、水喝太少、室內空氣不流通所致。

二、內在因素

感冒、氣管發炎、中耳炎或其他病因所致。

三、其他因素

疫苗注射所引起,如麻疹、白喉、百日咳、破傷風疫苗等反應,但此因素發燒耳溫會小於38.5℃。

發燒的處理方法

除了針對病因治療以外,可依下列方式處理:

一、依據發燒週期的個別處理

(一)寒顫期

  • 狀態:出現寒顫、發冷、心跳及呼吸加速、四肢冰冷、發抖
  • 處理方式:著適當衣物或蓋被子保暖,多補充溫開水

(二)發熱期

  • 狀態:皮膚發熱、口渴、頭痛、煩躁不安
  • 處理方式:減少衣物、被子等保暖物,維持室內空氣流通、補充水份。也可用水溫27~37℃來擦拭全身20~30分鐘,藉由溫水使皮膚微血管擴張,幫助散熱

(三)退熱期

  • 狀態:皮膚溫暖可能有大量流汗的情形
  • 處理方式:補充水份、更換乾淨清潔且寬鬆的衣物,減少被蓋,保持室內空氣流通、室溫維持在24~26℃(如果懷疑是夏季熱,可以降至25℃),維持身體乾爽舒適

二、依據體重不同調整水份攝取

  • 體重10公斤以下:每日應攝取100cc/ 公斤
  • 體重10公斤:每日應攝取至少1000cc
  • 體重20公斤以上:每日應攝取至少1500cc
  • 註:「水份」包含開水、果汁、運動飲料、水果等

三、其他

  • 勿自行給藥,應依據醫師指示,避免用藥過量。一般口服退燒藥使用後30分鐘就會開始發揮效用,各種退燒藥的持續效果大抵維持4~6小時,這時發燒的病程尚未結束,退燒後再度發燒是很常見的事情!
  • 詳細記錄發燒時間、溫度及症狀,供診斷時參考

四、需要特別注意的事

  • 小孩抽搐、活動力不佳、嗜睡、異常哭鬧、持續性劇烈嘔吐、食慾不佳、呼吸急促,應立即就醫。
  • 小於三個月大的寶寶發燒或發燒持續3天以上,應立即就醫。
  • 若有腹瀉狀況,盡量不使用肛門栓劑,避免刺激肛門造成腹瀉更嚴重,影響藥物吸收。

 

發燒沒有特效藥,靠的是體中的免疫系統對抗病毒;而退燒最主要的目的是讓孩子比較沒那麼不舒服,安安穩穩地睡覺,多多補充水份,好好休息才是上上策!

 

隨時接收更多育兒文章 ? 加入好友

參考來源:

長庚醫院衛教園地––小兒發燒的處理

台北榮總兒童醫學網

親子天下——黃瑽寧:發燒衛教

奶熊工作室|整理Byac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