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與惡的距離》在今年引發的迴響非常大,不僅帶動了大眾對社會議題的探討,法律界、醫學界、媒體界、社工界等各領域人士也都撰文評論劇中情節或相關議題。最讓人深刻的台詞除了「為什麼是我」「因為你比較勇敢」以外,小編則認為加害者媽媽一句:「全天下沒有一個爸爸媽媽,要花個二十年,去養一個殺人犯」最讓人淚崩。以下分享諮商心理師的工作日常,讓我們好好思考一下,一個「成功父母」的定義,到底是什麼。

「如果眼前三道門,上面寫著『好父母』、『普通父母』、『壞父母』,你會選擇走哪道門?」

今天是最後一次的強制親職課程,我用這個問題作為我課程的最後一個提問。

這是個很殘酷的問題,特別是對眼前的這群爸爸媽媽來說,這個課程成員的共通點是,他們的青少年孩子都因為犯了罪,正在法院審理當中,他們有的孩子吸毒、有的偷竊、有的性交易,而這些父母正為了子女所犯的錯,而被建議(要求)來上我的課程。他們家中的難題各不相同,但卻有著相類似的傷痛與委屈,臉上也帶著相類似的自責表情。

我給他們先播一則影片《選擇美、則美》:

我說:「我真心希望你們願意選擇『好父母』那扇門,即使你們的孩子目前沒有令人滿意的表現,甚至可以說是令你們非常失望的。各位要能夠理解,孩子並不是我們的作品,我們無法完全決定孩子會有好行為、或是壞行為。」

「作為一個親職教育的老師,在我還沒有當父親之前,我對父母這個角色是嚴苛的,我覺得若是孩子表現不好,一定是因為父母親能力不足、態度不對、或是知識不夠;但是當我當父親之後,我學會謙卑,我明白當父母這件事,凡事只能追求盡力去做,卻不能夠期待結果盡如人意!」

我明白不該把各位孩子的行為表現不佳,跟在座的你們是否有當好父母親做連結,那些妳孕育、生產這個孩子所吃的苦頭;那些一次次摸黑起來泡的奶;那些焦慮不安為孩子操心的午後;那些接起警局通知時的心痛與眼淚。這些過程都是很好的證明,你們一路走到今天,真的已經盡力了!」

「如果你覺得自己過去20年當父母這件事都做錯了,未來20年你如何繼續去愛這個孩子?」

相信自己已經盡力了,不代表在親職上放棄學習成長」

「你願意相信明天自己可以變得更好,不代表要去責備過去的自己做得不夠!

我邀請各位,可以相信自己值得一些掌聲,給那個一直盡力去愛、不放棄去愛的自己一點掌聲。

課程在一種靈性與感動的氛圍下結束。

結束前有一個媽媽對我說:「謝謝你,當我願意放過自己一馬,我覺得肩上的壓力小很多,我感覺我現在比較有辦法繼續試著去跟女兒說話!」

另一個從頭到尾在我課上沒有說過任何話的老先生(目測大約65歲),離開教室前緊握著我的手,眼睛直盯著我看,我們這樣互看大概有10秒鐘,隨即轉身不發一語離開,我心裡想,那大概是他所能表達最直接的感謝吧!

 

?本文經作者授權同意轉載,原文見以下連結:

這是柏嘉老師在今年母親節所發的貼文,Po文中提到:「我們的社會充斥一個令每個父母都感到壓力極大的信念,就是如果孩子表現很好,那就是這個父母盡到了應盡的教養責任;但反過來說,如果孩子有很多行為問題,那麼就證明了這個父母不稱職或有管教上的問題。但真的是如此嗎?」

每個父母都在孩子出生後才開始學習如何成為父母,但愛孩子這件事,我想應該是不用學的。

 

隨時接收更多育兒文章 ? 加入好友

奶熊工作室|整理Byac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