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一則醫療糾紛的新聞,一位產婦在9月24日下午進入手術房分娩,一小時候傳出子宮破裂噩耗,男嬰死亡,媽媽則是一度命危,氣得家屬到診所門口撒冥紙抗議。主治醫生於9月25日出面說明,院方也在同步在網站上發佈了聲明稿。以下轉載自婦產科醫師「威廉氏後人」,讓各位爸爸媽媽更加認識什麼叫做「子宮破裂」。

相信關心婦嬰議題的各位,今天都看到了新聞。

我一樣再次先聲明,任何單一事件或者醫療糾紛爭議,小弟不作任何的評論。我既不是專家證人,也不是當事人,所以不會針對單一事件做任何的評論。

我們知道子宮是孩子的家,是孩子最溫暖的避風港。當這個家出現裂痕的時候,當這個家支離破碎的時候,當這個家分崩離析的時候,覆巢之下,孩子又怎麼可能平安?子宮破裂是任何一個產婦、任何一個孩子、任何一個醫師,一生都不希望碰到的惡夢。

子宮像是一個非常厚的氣球,

裡面包著一個有心跳的肉球,

大概類似包心粉圓那樣的概念。

靠著這個氣球不斷的擠壓、收縮,把裡面的肉球一點一點往前推,一點一點把開口撐大,到最後,把整個肉球擠出去,完成了生產。但是,如果是一個有傷痕、有缺損、過度擠壓、或者開口太小的情況下,就有可能在肉球擠出來之前,氣球自己就先破掉了。

子宮破裂的原理就是這麼樸實無華且枯燥

但,非常致命。

這是從有胎生動物以來,就存在的紅色恐怖。

子宮破裂的情況,可以分成以下兩種考量的情形:

一種,是受過傷的子宮。

一種,是沒有受過傷的子宮。

每個人一生中都難免在愛情裡受過傷,但子宮受過傷的人其實並不多。

如果妳沒有做過任何子宮的手術,包含:人工流產、剖腹產、肌瘤切除手術等等,那妳的子宮在演化上來說,應該會被設計成一個銅牆鐵壁,不會那麼容易破裂。一個容易破裂的子宮,是無法繁衍後代,甚至會導致母體直接身死,這樣的基因是不太會隨著演化流傳下去的。

針對沒有受過傷的子宮在生產時,發生子宮破裂的發生率是兩萬分之一左右。大概佔子宮破裂案例的13%,另外87%是受過傷的子宮。

沒有受過傷的子宮為什麼也會破裂呢?除了出車禍或者被歹徒攻擊這種外力作用之外,有可能是天生子宮有畸形,也有可能就是在子宮頸還沒打開或者骨盆開口不夠大的情況下,強行施加過大的壓力。也就是說,如果門口太窄、或者小孩太大,子宮這個氣球再怎麼拼命擠壓也推不出去的時候,就有可能在不是子宮頸開口的地方,創造出另外一個讓力量宣洩的出口,也就造成了子宮破裂。

什麼樣的子宮會容易比較破裂?通常子宮就像我們每個人都一樣,雇主過度的剝削,就會造成過勞。生產時間太長、生產次數太多、多胞胎、子宮年紀越大、或者收縮太強,這些都可能讓子宮壁變得脆弱。

如果是受過傷的子宮,那破裂的風險就大幅上升了。我們用前胎剖腹再接著自然生的情況 (VBAC) 為例,如果前胎剖腹的人選擇再次剖腹,子宮破裂的風險是萬分之2。如果前胎剖腹的人選擇接受自然產,子宮破裂的風險是萬分之46。當然還是不高,當然也很多人是成功度過了剖腹產後自然產(VBAC),但子宮破裂的風險是選擇再次剖腹的20倍左右。

至於要怎麼知道子宮有沒有破裂?這是一個非常困難的臨床判斷。

因為每個生產的產婦都很痛,真的很難區分到底是生產的痛、還是子宮破裂的痛。當然如果胎兒心跳有變化,或者產婦出現內出血的徵象 (血壓變低、休克等等),就要小心子宮破裂的可能性,必要時可以使用超音波,判斷是否有內出血的可能。

孕婦足月時,子宮的血液循環每分鐘高達600 cc。也就是說當子宮破裂之後,從子宮裂開的傷口不斷快速的放血一個子宮破裂的產婦平均的失血量是2600cc.,大約是孕婦全身血量的一半。

隨著醫學的進步,子宮破裂的母體死亡率大約是1/500。但是,35%的產婦必須切除子宮。下一胎再次發生子宮破裂的風險是22-100%不等。至於子宮破裂的小孩子,30%會當場死亡,6-15%會出現嚴重的終身神經後遺症。無論醫師處置的多快,如果處置時間超過18分鐘,那胎兒的預後會非常非常差。

就算處置時間小於10分鐘,也就是從子宮破裂開始、到醫護人員發現、到剖腹產小孩出生,小於十分鐘,胎兒死亡率仍高達10%左右。

子宮破裂是生產的噩夢。

對所有人來說都是。

可能失去生命或失去正常生活的孩子

可能失去孩子及子宮的母親

可能失去孩子及妻子的父親

如何避免子宮破裂,

我只能說

很難。

真的很難。

尤其對於那些沒有受過傷的子宮,每個人能夠承受的子宮收縮力不同,沒有人知道妳最適合的收縮程度是多少,我們只能一點一點的調整藥物,然後持續的監測,任何一點風吹草動,都要提高警覺、草木皆兵。

如果真的生太久、小孩養太大、胎兒狀況不穩定,或者任何不適合再繼續嘗試自然生的時候,就勇敢地放棄吧。至少,比勉強到子宮受不了破掉要好得多。

參考資料:婦產科教科書、UpToDate

以上

一點淺見

提供參考

「請不要責怪家屬的反應。就算是妳我,在一夜之間,失去生命中最重要的人,任誰都無法承受。」

?本文轉載自鍵盤婦產科 – 威廉氏後人,原文請見以下連結:

小編認為最讓家屬傷心的事情,除了失去孩子以外,另外就是一句「明天再處理」。

其實以旁觀者的角度去看,兩邊的行為都是能理解的。

站在院方角度,救人永遠是第一優先,那是多麼急迫的事情;也許在這位醫師行醫多年以來就碰到了這一次的子宮破裂,面對後續筆錄、家屬質疑、向上報告,他都得儘快提出說明。是的,在「安撫家屬」這件事情上,做得不是很好;

站在家屬角度,沒有任何一個人在失去重要的人時,可以第一時間就冷靜。驚慌、害怕、傷心、憤怒,所有的反應都是正常的。

生產這件事本來就具有相當危險性,人生也本來就是充滿意外。「我不是神」,希望大家可以好好思考,在醫師說出這句話的背後,有哪些細節是我們沒看到的,也相信家屬在情緒過後能更加寬容,多給彼此一個好好理解對方的時間。

 

 

隨時接收更多育兒文章 ? 加入好友

奶熊工作室|整理Byac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