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小時候有沒有這種經驗,半夜睡覺做惡夢了、嚇到了,媽媽總是會把你帶去「收驚」,回家之後把符燒一燒,用符水洗澡。這是早年父母們處理小孩睡眠障礙的一種方式,當時只是當成一個問題,而不是一種疾病。但近年這個觀念逐漸在轉變,以下是幾種比較常見的小兒睡眠障礙:
一、夜驚
這是在一歲半到五歲的小孩常見到的問題,小孩常在半夜醒來哭鬧、尖叫,父母怎麼哄勸都不理會,約數十分鐘之後可再度入睡,第二天完全記不起昨晚發生的事。其實「夜驚」是發生在熟睡期的一種睡眠障礙,一般在入睡後一到二小時才發生,這種情形是不需要治療的。
建議:盡量讓小朋友養成午休的習慣,或是注意晚上不要玩得太興奮或太瘋,夜驚頻率即可慢慢減少,但如果在兒童後期或青少年出現,則必須安排腦波檢查,以排除是否有癲癇的可能性。
二、夢遊
這是學齡前後的孩子常會出現的睡眠問題。「夢遊」跟「夜驚」一樣,也是發生在深睡期,有些小朋友出現下床活動、開冰箱、吃東西,甚至打開門走出去。由於「夢遊」也是發生在熟睡期,要叫醒其實不太容易,而且夢遊的人本身缺乏思考能力與判斷力,所以要特別注意其安全。
建議:雖然這類小朋友在長大後即會自動改善,但如果出現頻率較高,還是到醫院檢查,以排除癲癇、腦部疾病,或感染等可能性。
三、夢魘
「夢魘」一般是發生在做夢期,通常在後半夜才會出現,「夢魘」跟「夜驚」不太一樣,小朋友會清楚記得惡夢的內容。
建議:「夢魘」的發生與小朋友日間的焦慮、壓力較有關係,故在治療上,建議父母盡量降低孩子的壓力,如在惡夢中哭鬧,父母可叫醒小孩,多多哄哄他。
四、夜尿
在理論上,一般兒童到了五歲左右,膀胱控制功能應該較成熟了,比較不會出現尿床的情形。
建議:倘若學齡兒童每週仍有兩次以上尿床的情形,建議最好還是到醫院評估,因為尿床不只是一般心理因素(如緊張、焦慮、害怕、壓力等),還要考慮生理因素如尿道感染、尿路畸形、或神經系統的問題,在治療上使用藥物合併行為治療。
五、失眠
小朋友出現失眠問題,往往是某些疾病最常見的症狀之一,比如身體疾病(氣喘),或某些藥物引起失眠,另外精神科方面的疾病如憂鬱症、焦慮症。
建議:主要針對造成睡眠困難的原因為導向,而非以失眠本身為考慮,並不建議使用失眠藥。
「睡眠」對小孩而言,是非常重要的,不但影響生長發育,對就學的兒童來說,更會因為睡眠障礙而影響白天的學習能力、人際關係,所以小孩的睡眠障礙問題不可輕視,收驚不是唯一的解決方式,必要時也要去找醫生做諮詢喔!
資料來源:林口長庚兒童心智科
奶熊工作室|整理Byac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