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是一種常見於兒童的疾病,由腸病毒中的「克沙奇病毒」和「腸病毒71型」引起,一般兒童感染到的手足口症通常是克沙奇病毒,少數才是由腸病毒71型引起。

傳染途徑

主要透過接觸患者的鼻或喉嚨分泌物、唾液、穿破的水疱或糞便,或觸摸受汙染的物件而傳播。

主要流行時間

每年3月下旬開始,5月底~6月中為高峰期,9月份開學會再度出現一波流行期。

症狀

一、主要對象為5歲以下的幼童居多。

二、絕大多數的病童會在7~10天內會自行痊癒。

三、通常發燒不超過3天,有口腔潰瘍、手掌、腳掌及臀部出現紅疹及小水泡等症狀。

四、出現皰疹性咽峽炎則會高燒2~4天,喉嚨、口腔內有小水泡後潰瘍,導致口腔疼痛、流口水等症狀。

五、若是由腸病毒71型引起的要特別注意,50%會高燒超過39℃,並持續72小時。少數並頭會進展成重症腸病毒或出現其他合併症。

 

治療方法

目前並沒有藥物可以治療手足口病。大部分患病的兒童都會自然痊癒,應多喝水並充足休息,發燒時給予適當的退燒藥、口腔潰瘍可視情況使用口腔止痛噴劑,以紓緩發燒和口腔潰瘍引致的痛楚,建議進食冰涼的軟流質食物,如布丁、果凍、果汁、牛奶等,補充體力及預防脫水。父母要細心觀察孩子的病情。如出現持續高燒、神情呆滯或病情惡化等情況,應立即求醫。

預防方法

一、保持良好的個人衞生

  • 經常保持雙手清潔。尤其在觸摸口、鼻或眼之前,進食及處理食物前,接觸水疱後,及如廁後。
  • 要好好洗手。以梘液和清水清潔雙手,搓手最少20秒,並用抹手紙或乾手機弄乾。如果沒有洗手設施,或雙手沒有明顯汙垢時,也可以使用酒精搓手液潔淨雙手。
  • 打噴嚏或咳嗽時應用紙巾掩蓋口鼻。把用過的紙巾棄置於有蓋垃圾箱內,然後徹底清潔雙手。
  • 吃飯時要使用公筷和公匙,避免與人共享同一食物或飲料。
  • 不要與他人共用毛巾或其他個人物品。
  • 避免與患者有親密接觸,如接吻、擁抱。
  • 當身體不適時,不應上班或上學及應向醫生求診。

二、保持良好的環境衞生

  • 經常清潔和消毒常接觸的表面,使用稀釋家用漂白水消毒,待 15 ~30 分鐘後,用水清洗並抹乾。
  • 清理可見的呼吸道分泌物、嘔吐物或排泄物時,需用吸水力強的即棄抹巾,然後用稀釋家用漂白水消毒被汙染的地方及鄰近各處,待 15~30 分鐘後,再用水清洗並抹乾。
  • 當學校或院舍爆發手足口病期間,避免集體活動。此外,應減少人手調動,盡量安排同一組員工照顧同一組學生。

 

延伸閱讀:

炎夏腸病毒大發威!親子共同抗菌防感染

今年新增4例「腸病毒71型」,當心這些重症前兆

這不是腸病毒引起的!正確認識「疱疹性齒齦炎」

腸病毒還在流行,不可輕忽的D68型

隨時接收更多育兒文章 ? 加入好友

資料來源:

長庚醫院衛教園地––認識認識手足口症

衛生福利部新聞稿:國衛院疫苗研發入圍2017臺北生技獎「技轉合作獎」––創新多價型嬰幼兒手足口病疫苗開發

長庚大學研究手足口病躍上國際期刊

香港衛生署衛生防護中心

奶熊工作室|整理Byac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