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齡前兒童或開始上學的孩童需要更多活動量。現今兒童的活動量日益減少,甚至有些民眾認為,學齡前兒童不必有較多的活動時間。然而,根據兒童醫院醫師指出,許多學齡前或開始上學的兒童,活動量不足、不常到戶外活動,可能影響日後心智發展與生理健康。

 

中興大學與台灣體育運動大學合作,分析國內近八年來相關研究報告,發現台灣兒童與青少年身體活動量偏低,依數據顯示國內兒童與青少年的總體身體活動量是「不及格等級」,靜態行為過多,建議家長儘量鼓勵子女運動。

 

 

據調查發現,近六成兒童很喜歡運動,尤其男生普遍較女生喜歡,但喜歡的比例隨年紀增長而遞減,而台灣孩子運動質與量皆不足、越大越不愛運動的原因有許多,例如:

  • 家長覺得天氣狀況或空氣品質不佳
  • 家長過於忙碌沒時間
  • 找不到合適場地
  • 家長自己本身亦不愛運動
  • 孩子花較長時間使用電子產品
  • 比起運動,家長較習慣投資孩子學習語言或才藝等靜態性課程

 

國立大學體育學系教授則分享:「有關運動建議每周3次以上,每次約60分鐘,學齡前的孩子跑跳翻滾都是很好的運動,學齡後的孩子可以做一些操作性的如打球跑步,運動要達到效果很重要就是強度,以10歲孩子為例,心跳率達到150~160,持續15-20分鐘就可以產生非常大的運動效果。另外,在運動的過程中,父母的陪伴是很重要的,可以引發孩子的運動興趣,增加孩子運動的持續度。」

 

 

 

 

延伸閱讀:

培養孩子運動的好習慣,從舞蹈開始吧!

小孩可以喝運動飲料嗎?

Push bike滑步車,幼兒新運動

別輕忽孩童的「注意力不足過動症」

嬰兒和小孩比成人易曬傷,那曬傷了怎麼辦?

 

 

 

隨時接收更多育兒文章 ? 加入好友

資料來源:自由時報

奶熊工作室 | 整理編輯  Vick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