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寶寶的手腳或是嘴唇抖動,只持續3-4秒,在爸媽扶住寶寶顫抖中的手腳時,抖動立刻停止,這稱為「新生兒顫動」。
「新生兒顫動」容易與「新生兒抽搐」混淆,然而兩者有什麼差異呢?若遇到寶寶抽搐,該如何處理?一起來關心寶寶的健康!
「新生兒抽搐」的成因?
「新生兒抽搐」主要是因為寶寶的先天疾病遺傳導致發育異常、出生過程腦部受傷(缺氧性腦傷)或是新生兒胎內感染、癲癇、腸胃炎引起電解質不平衡,造成腦部神經細受傷,進而影響腦部細胞不正常的持續放電,因而引發身體某種動作的持續抽動。
與成人相比,新生兒較易發生抽搐,即是因為腦部的抑制神經尚未成熟的緣故。此外,新生兒抽搐通常較不好控制,大多需要積極的介入。
「新生兒抽搐」的症狀
新生兒抽搐的臨床症狀比起成人,甚至較大兒童都不典型,且年紀越小,表現愈不典型,抽搐多是以局部性為主,必須倚靠爸媽的良好觀察及醫師的警覺性,配合錄影腦波提供佐證。
大部份新生兒抽搐出現的不明顯症狀,包括:臉部輕微抽搐、嘴唇出現類似咀嚼吞嚥動作,寶寶的手腳也會不自主顫動,也可能出現呼吸暫停。
這些症狀通常發作前沒有徵兆,新生兒可能在喝奶、熟睡中,手腳忽然抖動、嘴唇做出吞嚥動作,頭向後仰、全身僵直,並常伴隨嘴唇發黑、呼吸急促的狀況,持續數十秒。有時候一陣抽筋發作後,數秒鐘或是數分鐘會再發作,連續好幾次,甚至一天就可以發作數十次。
寶寶抽搐,易發展遲緩
若新生兒抽搐在短時間內反覆發作,且發作完後意識未立即恢復,或合併發燒、持續抽搐超過30分鐘,都可能影響日後的智能發展,特別是第一次抽搐發作後,可能會造成發展遲緩、自閉症及後續的癲癇發作,需長期門診追蹤;除了發作型態外,神經發展也是長期追蹤的重點,需要專業醫療團隊的積極幫助,因此爸媽應時時提高警覺唷!
抽搐發作時的緊急護理
若寶寶或較大一點的幼童發生抽搐,緊急時可做以下處理:
1.將患者側臥,頭轉向一側,避免因唾液、嘔吐物嗆到,造成呼吸道阻塞。
2.若牙關緊閉,勿強迫扳開其口腔,以防咬傷唇舌。
3.爸媽要保持冷靜,並留在孩子身邊,保護其不受意外傷害。
4.不可移動或強制約束孩子的肢體,以免骨折或脫臼;勿捏打或搖晃刺激孩子,等抽搐過後自己會醒來。
5.孩子尚未完全清醒前不可餵食,以免嗆到。
6.觀察及記錄抽搐情形,包括:次數、時間、部位、型態等,可提供醫師診斷、治療及調整藥物的參考。
延伸閱讀:寶寶手腳突然抖動,是怎麼一回事?
資料來源:
奶熊工作室|整理Wend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