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腕隧道症候群」俗稱「滑鼠手」,又稱為「腕管綜合症」,是常見的疾病之一,多好發於電腦鍵盤與滑鼠使用者、木匠、鋼琴家等需要做重覆性腕部活動的職業。但其實孕婦也會罹患「腕隧道症候群」,究竟是為什麼呢?一起和奶熊看下去吧~

 

什麼是「腕隧道症候群」?

腕隧道症候群是指手上的“正中神經”在經過手腕處時,會穿過由腕骨與韌帶圍成的「腕隧道」,受到位於神經上方的韌帶壓迫所造成的臨床症狀。

“正中神經”是指支配大拇指、食指、中指及一部分無名指的感覺和大拇指對掌肌,管控手部功能的重要神經。此症發病緩慢,多見於單側慣用手,且症狀會因為工作而加劇。

照片來源/維基百科

 

孕婦也是危險群!

女性發生腕隧道症候群的比例是男性的3~10倍,孕婦於懷孕期間,體重明顯增加,身體亦可能因荷爾蒙分泌而出現水腫,對腕管神經構成壓力,引起手腕及手指麻痺;也有部份產後婦女,因長期抱著嬰兒,增加罹患此症的機會。

此外,糖尿病、甲狀腺功能低下、風濕性關節炎、類澱粉沉積症等疾病,都可能造成此症的發生。

 

有哪些症狀?

早期

  • 正中神經所支配的感覺神經分布區域出現麻木、疼痛等症狀。
  •  麻木、疼痛症狀在夜間會加劇,甚至麻痛到醒過來;但有時會因暫時甩動手而減輕。
  • 麻木、疼痛症狀會逐漸在白天接著出現,而且會因重複手腕動作(如騎車、洗衣等)而加重。

 

中期

  • 出現持續性的手指麻木、疼痛症狀。
  • 細微的手指動作(如扣鈕釦)出現障礙。
  • 手上的杯子或碗可能握不住而掉落。
  • 麻木、疼痛症狀會放射到手肘甚至肩膀。

照片來源/Flickr

 

後期

  • 出現感覺喪失。
  • 肌肉萎縮。
  • 手部活動功能受限。

 

如何診斷?

檢查有助於證實症狀和神經問題間的關係,然後定位手腕的神經問題。醫師會檢查先前受損手腕的腫脹和徵候,用壓觸或釘刺檢查病患減低的感受力。其他一些簡單的神經檢查包括:

  • 神經壓迫處傳導檢查: 利用非常細微的電流刺激正中神經,以評估神經的反應和受傷程度。但仍會有10~25%出現早期腕隧道症候群的民眾,因神經壓迫程度輕微,而無法檢查出神經傳導的異常。
  • 法倫式檢查: 將手腕舉起屈曲的姿勢一段時間,檢查是否會引發手部麻木的感覺。

此外,醫師會視情況以其他檢查來確診腕隧道症候群,以及有否開刀的需要?包括手腕和腕隧道的X光檢查神經傳導測驗肌電圖檢查

 

如何治療?

輕度腕隧道症候群可以採保守療法,治療方法包括:避免過度手腕動作、服用抗發炎藥以及佩戴手腕護具。使用手腕護具可減少過度手腕動作,必須持續使用2~4周;對於嚴重的腕隧道症候群或是對保守療法反應不佳的病患,必須考慮外科手術切開腕隧道的韌帶,以減輕正中神經的壓迫。

而罹患腕隧道症候群的孕婦,一般而言生產後即可恢復,對孕婦治療也採取保守療法,會先戴手腕副木保護,若症狀較嚴重可考慮局部注射類固醇,不宜注射肌肉或服藥,以免藥效循環全身,影響了腹中胎兒

 

 

所謂「預防勝於治療」,應避免手部長期重複相同動作,並在適當時間做伸展活動,才能有效預防腕管綜合症喔!

 

 

 

 

資料來源:
1. 陳潮宗中醫

2. 腕隧道症候群簡介
3. 台大醫院骨科衛教-腕隧道症候群之預防與治療
4. 自由時報

奶熊工作室|整理/編輯Wend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