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膜炎是小孩中樞神經感染中最為常見的一種疾病,可以是由病毒或細菌感染所致。且腦膜炎的症狀有時難與上呼吸道感染作區分,容易延誤診斷及治療,而其中細菌性腦膜炎常造成合併症,甚至會危及生命,故爸媽需特別注意。接下來就一起來了解腦膜炎的相關衛教知識吧~

 

病因和分類

依年齡層的不同,好發的病原體亦不同,大致分為「細菌性」及「非細菌性」兩大類。細菌性腦膜炎常見的菌種有B型鏈球菌大腸桿菌(以上常見於新生兒期),以及B型流行性感冒嗜血桿菌肺炎雙球菌及腦膜炎雙球菌(以上常見於較大小孩);非細菌性腦膜炎以病毒性腦膜炎佔最多,其中又以腸病毒腦膜炎最常見,每年夏季常有腸病毒腦膜炎的病例流行,嚴重時可併發腦炎,有相當危險性,例如:腸病毒71型,疱疹病毒。

腦膜炎的發生通常都是由於病原體經由飛沫或糞便進入人體中,再藉血液循環進入腦膜,造成腦膜炎。

而新生兒腦膜炎與敗血症合併一起發生,主要是因為新生兒血腦屏障發育尚未成熟,因此一旦發生菌血症時,細菌極易侵犯腦膜。

 

症狀

新生兒及幼小嬰兒時期的腦膜炎症狀大多不明顯,臨床表現變異也很大,只要新生兒活動力胃口變差,與平常表現有異,不論有無發燒或中樞神經症狀,皆須考慮腦膜炎的可能性;幼小嬰兒如有發燒、反覆嘔吐且合併有眼神改變、異常哭鬧、日常行為改變及前囟門(頭蓋骨正中央)膨出等情形,也應把腦膜炎列入考慮。

年齡較大的小孩,其症狀較典型,常有發燒、劇烈頭痛、嘔吐、頸部僵硬,甚至精神活力變差等症狀。一部分細菌性腦膜炎或腦膜炎併發腦炎的病童則會有抽筋情形發生。

 

 

診斷

臨床上診斷腦膜炎除了靠小孩臨床上的症狀及理學檢查外,最重要的是施行「腰椎穿刺」以便做腦脊髓液的分析及培養,如有腦膜炎,腦脊髓液中的白血球數目會上升。而腦脊髓液的培養上,細菌需三天的時間,病毒則需一到四個星期才有結果。

一般而言,除非病人有心跳血壓不穩定、局部神經學的症狀、明顯的腦壓升高或做腰椎穿刺處有局部的皮膚感染等禁忌症外,大致上來說,只要無菌技術及麻醉步驟操作適當,腰椎穿刺是一個安全的檢查。其他檢查如電腦斷層、腦部超音波,血液及喉頭病毒檢查等,醫師會依臨床需要執行。

 

治療及預後

病毒性以降腦壓及支持療法為主,只有少數病毒有抗病毒藥物;細菌性需使用抗生素治療,二者皆需注意合併症。細菌性腦炎若感染嚴重,極易造成神經系統損傷、聽力喪失,甚至危及生命。大部分單純的非細菌性腦膜炎經過支持性療法後,預後都相當不錯。

 

是否具有傳染力?

一般造成新生兒腦膜炎的細菌,通常不會由病嬰傳染給其他新生兒,因此並不需要特殊的隔離。

 

其他應注意的事項

  1. 腦膜炎治療完出院後要定期量頭圍,並定時回門診追蹤檢查,做神經、聽力、視力及生長發育的評估。 
  2. 發生腦膜炎期間如有抽筋現象,需照醫師指示服用一段時間的抗抽筋藥物,不可任意將藥物停掉。
  3. 如不幸發生神經性後遺症如:腦性麻痹,則需要做長期的復健治療。

 

 

 

 

 

資料來源:三軍總醫院衛教保健腦膜炎

奶熊工作室|整理Wend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