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熊 X 格瑞思】合作專欄

撰文/陳忠寅 諮商心理師(諮心字第001074號)

 

每年到了開學時,許多父母可能會面臨孩子入學適應問題,理論上孩子經過幼稚園的「上學」練習,大部分應該已經解決分離焦慮的問題,而能面對陌生環境,若是尚有分離焦慮的情況,應先聚焦處理分離焦慮。但即使孩子已經有足夠安全感能面對陌生環境,在碰到學習內容、教學模式、作息節奏…等與幼稚園截然不同的全新環境時,還是有可能出現不適應,進而可能導致害怕上學的情況。

為了幫助孩子更能適應國小生活,如果能了解幼稚園進入國小可能出現的變化,這樣就能事先或適時引導孩子,以下我們約略探討一下其中變化,文章無法窮盡,旨在引導思考方向。

 

1.校園環境的變化:通常國小校園會比幼稚園大且複雜,設備也可能不同,例如馬桶可能不同,幼稚園可能是坐式馬桶,而國小可能是蹲式馬桶,要讓孩子練習蹲式馬桶,如果孩子不敢用蹲的上廁所,可能導致憋著不上廁所。諸如此類環境變化,對孩子也是挑戰。

圖片來源:教育部補助老舊廁所整修工程計畫 FB(左:新北市安溪國小/右:臺東縣岩灣國小)

 

2.生活自理的變化:進入國小後,老師面對的孩子人數較多,且老師會假定小學生已經長大,會有更好的生活自理能力。因此,舉凡作息時間的規律與自律、服儀的維持與衛生習慣、個人物品的整理與保管、用餐的行為…等,都需要有一定的行為能力。

 

3.班級規範的變化:國小班級規範變得嚴格,上課靜坐時間變長、不能隨意講話與走動、更多排隊等待場合、更多作業與評量、更多上下學規定…等,這些也是孩子需要適應的。

 

4.課業學習的變化:幼稚園較多個別化教學,教室情境規劃較活潑,而國小強調團體式教學,教室情境相對制式。國小的學習內容更多靜態教學,較多知識記憶與學科,也增加了紙筆測驗,這都提高孩子的學習壓力。

 

5.人際互動的變化:國小階段人際關係更多元,例如合作行為多元,包含學習、任務、學業、遊戲上的合作等;例如更深度的關係互動(死黨、同理安慰、欣賞鼓勵等)。國小階段的人際互動結果,也將影響孩子內在的自信、自我價值與社會參與的品質。

 

常言道,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如果能協助孩子掌握這些差異,或提早做一些因應的練習,將有助於孩子順利銜接國小生活。

 

 

 

>>>>

格瑞思心理諮商所    簡介

前身是「格瑞思心理工作室」,於88年1月19日成立。
走過將近六年的開創階段,終於在93年9月立案通過成為「心理諮商所」。
相信在上帝的恩典中,生命有一條出路,人們可以透過尋找與回應而遇見。
不只重視「個人」與「環境」,也重視容易被忽略的「心靈」議題,
並以英文名字”Grace”─ 「恩典」為服務理念,
扮演專業稱職的陪伴者,陪伴人們尋獲這條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