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接到呱呱墜地的新生兒,原本是一份無法言喻的喜悅,卻在出生那一刻變了調!

前陣子有一則新聞提到,一名剛出生的女嬰才2600公克重,全身癱軟膚色慘白,且測不到血壓,因嚴重貧血和休克被送進重症病房,經北榮醫師團隊採”低體溫療法”搶救後,才撿回一命。事後經醫師追查,發現女嬰是罹患了「胎兒母體輸血症」。而這疾病本身有多可怕?一起和奶熊來深入瞭解吧~

 

什麼是「胎兒母體輸血症」?

「胎兒母體輸血症」(Fetomaternal Transfusion)號稱是隱形的新生兒殺手,亦稱作「胎兒母體出血症」。主要是指胎兒的血液倒輸回母體內,在懷孕過程中或生產前都有可能發生。一般來說,正常母體循環與胎兒循環不會直接接觸,隔著胎盤細胞形成的薄膜進行營養和氣體交換,但當作為屏障的薄膜功能受損,胎兒血球通過絨毛間隙進入母體血循環,胎兒一出生就會患有極重度貧血。

懷孕或生產時,胎兒血液進入母體循環,小於1毫升是正常狀況;但若大量的胎兒母體輸血量達80毫升以上,胎兒死亡風險則高達66%。逾80毫升的發生率為千分之一,超過150毫升的發生率為五千分之一。此症在產前不容易發現,發生率不高,產前也不會特別檢查胎兒有無此症狀。

 

致病成因?

母體輸血症原因不明,母親懷孕時若遭受外力撞擊或受創、多胞胎、臍繞頸、低出生體重等都是可能的危險因子。

 

有何症狀?

急性且嚴重的胎兒母體輸血症候群若發生時,可能直接引起心臟驟停、血壓過低導致的失血性休克、代謝性酸中毒、多重器官損傷;慢性的多數情況是胎死腹中,但這種情況一般發生在懷孕第4、5個月時,較難以發覺。而前述提及的女嬰案例,當時已重度貧血、低血壓及休克,極可能發生缺血缺氧性腦病變,引起腦神經損傷。

 

如何治療?

目前被證實,「低體溫治療」可成功降低或預防新生兒缺血缺氧性腦病變。低體溫治療是使用降溫毯或頭罩等方式,將病人體溫穩定維持在33-34℃共72小時,治療的黃金時機是在缺血缺氧事件發生的6小時之內。過去10年的臨床試驗已證明,低體溫治療能夠降低60%的死亡風險,以及主要的大腦發育障礙。

 

 

 

 

資料來源:聯合新聞網華人健康網

奶熊工作室|整理/編輯Wendy